您的位置 >>首页>时讯广角>媒体报道>人民政协报
|
甘斌:跑动中寻找机会
|
2017-12-22
|
“我不是一个等待喂球的球员,而要不停跑动,在跑动中寻找机会。” ◆甘斌简介 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妇委会委员、北京市委委员、北京市妇女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人才强社与组织发展专家组副组长。2014年创立蒲公英女性领导力研究院;曾任北京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报协行业报人力资源研究会会长。 2006年第一次受邀为女市长培训班讲课时,甘斌边调试电脑和投影仪边等待开课。她问,什么时候开始?主持人说,等老师来。 她笑了,“我就是老师。” 当时甘斌不过30多岁,下面坐着的都是比自己年长不少的女市长。 她要给自己更多“气定神闲”的暗示,掌控这个课堂。三个小时的课,她一丝不苟地输出自己在领导力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也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女性群体因为性别而产生的职业挑战和家庭工作平衡的压力。 此后,随着授课次数的增加,甘斌与女市长们有了更多接触,这愈发让她强化了一种感受,“领导力的性别差不是能力差异,而是大家对于女性作为领导者角色的期望值不同,这与性别刻板印象和传统观念有着很大关系。” 这一段授课经历,也让甘斌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在当下中国,女性领导力这个课题,还有许多待探索和铺展的内容。 隐约,这也成为她新事业的伏笔。 初识女性领导力 多年的人力资源从业经验和培训交流所得,让甘斌对很多看似寻常的场景有着更细腻的眼光。“有时候如果男性领导强势一点,大家会觉得他果决;但如果女领导强势,大家却会觉得她跋扈。同样的表现,人们会带戴有色眼镜和不同标准去评判,这是领导力产生性别差异的原因。” 2006年之后的几年间,甘斌一直在考虑,能用一种什么形式,突破天花板效应和性别刻板印象对女性发展的束缚,帮助有理想有追求的女性成长。 经过调研,甘斌发现,当时国内专注以女性视角进行的领导力系统培训很少,“我所了解到很多为女性开办的培训项目,要么把重点放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上,要么是学习一些管理技能,再加上诸如插花、色彩搭配、着装礼仪、心理减压等,这些培训能够帮助女性提升自信,但这不能等同于女性领导力培养。” 甘斌萌发了创办一个专注女性领导力研究和培训的平台的念头,认真探讨在女性成长中没有被足够正视的问题,解决一些真实存在的困扰,“建立一个让优秀的女性聚集、互助、共建、成长和发声的平台。” 但是如果把它做成一项公益事业,能调动哪些资源提升平台影响力?如何明确机构思路实现良性运营?甘斌内心还有细细碎碎很多顾虑。 但庆幸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互联网时代,会为有想法并奋力实践的人提供可能。 “原来觉得很困难的事,到了2013年、2014年却有了机会。微信发展迅猛,当时突然想到,是不是可以用微信来做我想做的事。交流成本很低,不用去报纸上登广告。”甘斌没告诉别人,这几年来,她努力在从每一个工作和生活情境里,搜集新事业的线索。 量变等来质变,愿景终于达成———2014年1月11日,在九三学社和北京市妇联的支持下,以九三学社北京市妇委会为发起单位,在北京市妇女国际交流中心,正式开启了蒲公英女性领导力共建计划的第一次讨论会。 关于这个机构,有些事情甘斌当时想得清楚,比如理念:激发优秀女性主动追求更高层次自我发展,推动女性对社会产生更积极影响,打造女性领导者成长的摇篮。“帮助大家打开视野、建立自信、减轻压力、重视影响力提升。” 但还有很多事情,在机构创立之初,甘斌尚未事无巨细想清楚:比如如何全过程良性运转一个公益计划,“做公益,既没有商业机构的激励手段,也没有政府部门的权威机制,企业的绩效考核和政府的督办模式很难在公益组织中发挥作用,靠的只能是创办者对初心的坚持和个人的以身作则……” 虽然机构运行尚有诸多“不明朗”,但甘斌还是异常坚定。这种坚定来自“相信自己在做一件正确且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来自对领导力和女性未来的理解和把握,还来自对自身“独立思考”的习以为常。 掌握自己人生的“话语权” 甘斌看起来温婉优雅,与人交流时总会弯起一双明亮的眼睛,但说起话却也干脆坚决。她更倾向用“独立”与“影响”,而不是传统女性特质,作为她成长的关键词。 在甘斌看来,自己对于女性处境持久而强烈的关注,并不来自自身某种缺失,反而来自对自身性别的不敏感———“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因为性别遇到什么不公,反而一直有空间能够独立思考。”所以,看起来柔柔弱弱的甘斌,专注的不是吸引更多目光的女性权益保护,而是女性成长课题。 出生在重庆一个兵工厂家庭的甘斌,有姐姐和弟弟,却“意外”成了家里最有话语权的孩子,“因为学习好”,父母对家里老二格外看重,“稍微长大一点,就可以教育弟弟,甚至参与家里一些重要决策了。” 高中时期,甘斌读的是重庆最好的高中。性别没有成为家中地位的减分项,也没有给课业造成丝毫困扰,高考前,甘斌就被推荐到当时的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种典型男性主导专业里,甘斌也没觉得自己有压力,成绩优秀的她,大四时被保送了本校研究生。 选择专业时,甘斌父母的想法是,学好数理化,读完还可以分配回重庆。研究生毕业后,甘斌算是达成了一半:就职于兵器集团总公司下属的一家大型集团性国营企业,做着一项波澜不惊的安稳工作,不过留在了北京。 一切看起来顺风顺水。 不过,4年后,甘斌却毫无预期地离开了“铁饭碗”单位,打算迎接未知挑战。甘斌当时想的是,“趁年轻,找到对自己而言更有成长力的事业”,人力资源专业是她的兴趣所在。 恰逢合适的机会,她先后在一家外企、北京大学各工作了两年,2001年,甘斌来到北京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协会(HRA),就任秘书长兼副理事长,开始专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 “那是一个当时乃至现在在人力资源行业也算得上是最高的平台,我要负责组织策划年会、论坛、开发产品、团队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当时协会人少,每年的大小活动我都会亲力亲为,控制成本、开展营收、增加会员,各种问题都要考虑到、解决掉。” 在HRA工作的4年,给了甘斌极大发展提升空间,她得以学习外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模块的知识理论和实践经验。但到了2004年,甘斌还是做了个决定———再次走出舒适区。 当年,36岁的甘斌离开HRA。也正是那一年,她从清华大学的MBA毕业。 在HRA学到的HR系统知识和MBA学到的系统商业理念,让甘斌产生了更大胆的想法,她想把学到的知识系统用起来,为企业服务,实践HR系统建立的过程。“学到的这一身本领,可以发挥出更大的用处。” 其实,对主动“折腾”的甘斌而言,那年还面临着一个具体的女性共性困境:事业正在爬坡,家庭也需要付出。孩子刚上小学,每天需要接送,还要调适孩子的心态……她不想忽略孩子的进步,也不想错失自己的成长机会。 创业对她来说,是一个水到渠成却也充满焦灼的选项。 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建易行难,业务哪里去找?如何定制具体服务?……对甘斌来说,除了满脑的专业知识储备,其他全都要“从零开始”。 “从甲方变为乙方”,甘斌第一个要面临的困难是创业初期9个月没有收入的窘境,她不得不像一个刚入行的销售员一样,挨个跟过往认识的朋友打电话。 这段时间,心理压力也投射到身体状况上,甘斌换上了焦虑症。有了问题,就解决问题,她主动找心理医生,直面内心焦虑根源,随着心理调试,病情一点点缓解,机会也在慢慢赶来。 一个行业报总编的电话,让甘斌看到了光亮。 “我们下午有个总编社长会议,您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薪酬体系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吧。” 当天下午1点半就要开会,而接到电话时已是中午11点。“但这是独自创业后的第一次受邀”,甘斌随即找了个咖啡馆,端出电脑开始制作PPT。 下午开会时,甘斌预想中最多20分钟的发言硬是被“慷慨”为40分钟,“甘老师你讲得好,尽管讲”。40分钟后,口干舌燥的甘斌拿到了这家行业报社的一个薪酬设计项目…… 此后,甘斌的创业路也越来越宽广。 有次在看阿根廷队的足球比赛时,甘斌好像突然找到了一种能够准确描画自己状态的表达,“我不是一个等待喂球的球员,而要不停跑动,在跑动中寻找机会。” “蒲公英”要坚持初心 蒲公英女性领导力共建计划(以下简称“蒲公英计划”),也在甘斌的跑动中摸索着前进。这是甘斌从2006年女市长培训开始就萌发的初心,课程体系的设计、学员结构的配置、运营成本的来源、女性队伍的带领,无不考验着甘斌对于领导力的理解,对于管理学的知识应用,对于女性心理的体会……甘斌笑说,在这个计划里,自己每一段经历都没有浪费,还用到了自己大学时期学习理工科的思维习惯,用到了在外企接受的职业化训练,比如“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多任务处理,能够让整个蒲公英计划推行更系统更有逻辑”。 对这种个人经历“集大成”的摸索,甘斌没有前路可以借鉴,这反而成就了蒲公英计划的创新和勇敢的探索。 蒲公英计划第一期,学员大多来自政府机关和九三学社的推荐。到了第二期,就有循口碑而来的来自学校、政府机关、医院、企业的优秀女性了,需要通过面试来选取学员。 关于蒲公英计划的遴选标准,甘斌直言,除了要具有专业能力,学员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公益心态、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认同蒲公英计划的发展理念,理解“共建”的意义。 她看重那些具有共建意识,能够影响别人、点燃别人热情的人,更愿意帮助她们绽放这种能力。 来自广安门中医院的血液科专家吴洁医生,是蒲公英计划七期学员,也是甘斌眼里能量十足的“太阳女神”。她总是把别人的事情放心上,主动关心和沟通他人,坚持用善心和付出影响带动大家……而在“太阳女神”心里,甘斌则是一个慢慢温暖的人。 第一次见到甘斌,是在吴洁到蒲公英计划面试的时候,“甘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严肃,甚至是高冷。”第二次见到甘斌,是在蒲公英计划七期班委活动上。甘斌胆囊切除术后初愈,拖着单薄疲惫的身体,全心组织班委活动,身为医生的吴洁既心疼又佩服,“甘斌老师在组织活动、与大家交流时,就是温暖、走心。” 众多到蒲公英计划提升自己开阔视野的学员,除了对这个机构本身有“超乎预期”的热爱,还往往会被甘斌的个人投入和魅力打动。她们折服于甘斌对蒲公英计划的坚持执着和学习能力,也为她的温暖背书。 “甘老师是高情商有理想的管理高手,于无声处包容一切,化解一切。平时放权,关键时刻拍板!”“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挑战阅读英文小说并不断叮嘱我督促她,这件小事反而让我更加触动,谁能真正多年如一保持挑战自我的习惯?”“我迷茫时甘老师的点拨,温暖的拥抱,让我无比窝心。”…… 决断有力量,但包容不同观点和不同人,这是甘斌追求的对待世界的方法,也是她理解的领导力的一部分。 “领导力的本质是对追随者内在的影响力,对于一个致力于提升领导力的女性来说,不管本身是什么个性,首先都要学会领导自我、驾驭好自我的情绪和管理好自己的精力,才能有更好的心态和和状态去领导团队。” 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呈现的。采访那天,甘斌看起来神采奕奕,若不是主动提起,看不出一点“前一天晚上刚遭遇了麻烦和挫折”的沮丧,“我既然答应了采访,取消就太不礼貌、不专业了。” 如今,蒲公英女性领导力共建计划从第一期的32人到356名蒲公英“种子”毕业,一点一滴,都让甘斌感受到了自我成长和女性发展的力量。 不光实现了从无到有,蒲公英计划更实现了更多目标:推出悦英沙龙、书影轩、小蒲线上课堂,发起GirltoGoal中学女生导师计划,由蒲公英“种子”担任导师,让女性领导力从中学女生开始培养;关注“星星的孩子”公益参与,体验特殊群体的生活状态;承办联合国妇女署HeForShe中国大学行活动;谋划启动蒲公英幼苗计划,让孩子和母亲共同学习…… 这份美好的事业正朝着更美好的方向行进,不过,如何良性可持续,依然是甘斌不得不考虑的重头。场地等资源可以由学员“共建”,但总有必须用到真金白银的时候,比如老师的讲课费和志愿者劳务费。所以从第二期就开始向企业学员收学费了。“最初只有几位缴费学员,根本不够组织运营,一直用自己公司积累的资金补贴。”四年来,甘斌靠吃自己创业“老本”,投入了几十万元,咬牙坚持着这份事业。 “没有对女性成长的使命感,一定是坚持不下来的。”朋友为甘斌总结,“你现在做的事叫好不叫座,再这样下去,再美好的事业也无以为继。” 也不是没有获得资金支持的机会,但是太过明显的推广意图,都会让甘斌担心“丢失初心”,如何坚持最初方向,同时获得可持续扶持?甘斌想到在机构内成立活动筹资组,和每期学员一起想办法———这也正是领导力的一份考验。 如今的蒲公英计划,在获得更强知名度的同时,也为自己赢来了新的可能,走得越来越稳。在全国妇联的支持下,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注册了专项基金,在北京市社工委的鼓励下,正在积极申请“民非”注册……一种可循环、良性持续、稳定运转正在渐渐变为现实。 参政议政,履职“大平台” 9月16日、17日,甘斌和蒲公英计划迎来了第八期学员面试。传承和共建的理念将被新一届学员继续秉承发扬。 坐在面试官正中间的甘斌冷静专业,时而提点,时而追问。而在心仪优秀的学员离开考场的时刻,又忍不住与其他面试官击掌,分享当下的欢欣。看到潜力十足的种子学员,就好像看到蒲公英计划扎实的未来。 甘斌在提到蒲公英计划时,也不止一次提到对九三学社支持与帮助的感恩。“九三学社是一个非常有社会情怀的党派组织,成员中很多都是高层次知识分子,是我向往的组织。”2008年甘斌成为九三学社成员,接着成为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委员。在她看来,这无疑也是人生轨迹的一次转折、生活视野的一次跃升。 “原来只是从微观层面考虑人力资源管理和领导者培养,现在经常会从党派、政府的角度考虑人才结构的多渠道均衡发展、智库建设和创新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建设等问题,还可以从立法的角度、从政策的角度更好地推动性别平等。” 不止是专业思考角度的转变,还有具体工作和行动的变化。 最初参加政协和九三学社各种参政议政活动、会议的时候,甘斌只觉“不知从何下手”。但甘斌也庆幸能从日博注册和九三学社开启履职生涯,“海淀委员和九三成员高知多,又有社会担当,从他们身上能学到的东西太多了,随时请教随时就有最专业的答案。”思路被打开后,甘斌在履职方面的成长速度,也快了起来。“我开始实实在在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心政治体系的运转和法规制度的完善。” 后来,甘斌关于“中关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还获得了海淀区政协优秀提案奖,在九三学社也积极参加参政议政课题的调研和报告撰写,她获得了九三学社中央优秀社员奖,还逐步成长为九三学社中央妇委会委员、北京市妇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人才强社与组织发展专家组副组长。 在今年海淀区政协创新履职形式,以街道划分组建履职小组后,甘斌铆着一股劲,要打造精品提案。9月14日,在海淀区政协领导的带领下,她与马连洼街道小组的委员一起到人大附中西山学校调研考察,了解学校情况后,结合海淀区和街道教育发展现状,主动提出为人大附中西山分校开办普通高中碰到的困难写提案,得到马连洼街道领导和小组政协委员们一致支持。 “提案的案由背景、问题分析、具体建议,一二三……”清晰明确的思路让参与调研的委员和学校负责人都赞叹不已。不过于甘斌而言,这已是她习以为常的工作方法。 当下,随着区政协的履职要求日益提升,当选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委员,也随着蒲公英计划的日益壮大,甘斌有了更强烈的紧迫感,“除了日常的自我学习,我在想该怎么充电,能见识新的思路,能找到一些新的灵感。” 去年,甘斌到北欧做访问学者,探讨和研究女性领导力的新理论、新成果。当下,她也正在了解和申请明年去美国的访学计划,更加关心女性公共政策和女性社会组织的发展…… 于甘斌而言,新的跑动,也许正是在酝酿新的机会。“如果内心有追求,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天花板。”接近知天命的甘斌,说要再出发。 (人民政协报记者:王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