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委员风采
温文尔雅传国学--记区政协常委汪龙麟
2017-06-09

  汪龙麟:首都师范大学民族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区政协常委。致公党海淀区委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支部主委,海淀区特邀监督员,中国戏曲学会、中国散曲学会会员。多年来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于古代戏曲、小说领域颇有 心得,入选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四次获得首都师范 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称号。专著《20世纪清代文学研究》北京市第 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近代文学史论》获首都师大精品教 材奖。参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电子史料库》获北京市政府教学成果奖。参编的《中国古代小说专题》获北京市教委精品教材奖。参与编写的《中 国古代戏曲专题》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作为第一主编完成 的《温文尔雅:读古典诗文,悟政治智慧》获国家外文局优秀图书奖。

  布满整面墙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千余册图书,将原本就不宽敞的客厅围拢得略显局促。厚重的眼镜片下闪烁着学者特有的睿智,风趣的谈吐中体现了文人的优雅内涵。日前,记者有幸走进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汪龙麟教授家中,专访了这位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聆听他的求学治学故事。 

      收啤酒瓶挣学费 

  汪龙麟出生于温泉镇龙井村长店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兄弟姐妹一共8人。作为家中最大的男孩,在那个贫困艰苦的年代要为家庭承担更多的责任。“记忆中小时候总是饿,老是吃不饱。特别想考上大学,成为公家人,吃公粮就不用挨饿了。”带着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汪龙麟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那年代,山里孩子上学迟。9岁时,汪龙麟曾患急性乙型脑炎,幸运的是及时得以治愈。病好后,他才进入当地的集星小学读书。1979年升入初中,被分到普通班,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迅速提升,到初二时学校将其调到重点班。1985年,汪龙麟考上了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成为一名大学生,如愿以偿地走出了大山。 

  因家里贫困,根本拿不出学费和生活费。“刚进入大学,家里曾寄了5元钱给我作为生活费,而同寝室的同学家里则寄了200元,为此同学笑话我。我当时对同学说,不管是5元还是200元,里面包含的父母的爱是相等的。”深知家里困难的汪龙麟暗下决心,要自己挣取学费和生活费。为此,他一边学习,一边想法挣钱。利用业余时间到宿舍收啤酒瓶卖就是他想出的好办法。“每个啤酒瓶收5分,卖1角,从中赚取差价,每次下来能赚10多元。”汪龙麟笑着说:“就为这,大学毕业时,有同学在毕业纪念册上给我起了个绰号,叫‘啤酒瓶回收公司总经理’”。 

  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汪龙麟将目标定在了考研上。为了考研,他努力学习外语,大二时曾以全班外语成绩第一的身份参加过比赛。1989年,大学毕业时,他考取了北京师范学院(后改名为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主修元明清文学及戏曲。“当时我报考的是著名导师张燕瑾的研究生,当年他只招一名研究生。凭借优异成绩,我从35名竞争者中将这唯一的机会争了过来。” 

  作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汪龙麟大学毕业后,再也没向家里要过钱,相反,他每月还给家里寄50元钱。读研期间,他靠做兼职辅导员每月有73.2元的收入,同时帮助出版社校对,每千字3角钱,一个月下来也有几十元的收入;并参与编著《古代散曲赏析》《朱子箴言录》等书赚取稿费。他还曾应出版社相邀,写武侠小说《琴侣剑侠》,一次性拿了定稿费5000元。勤奋加上头脑灵活,汪龙麟在研究生毕业时,不仅学业有成,而且手头已有过万元的存款。1993年,研究生毕业的他留校任教。1997年,他报考东北师范大学文学博士。这一年是汪龙麟最为繁忙的一年。当年4月份他的儿子出生,而自己5月份就要入学。“不得已,我只有把小妹请来北京帮带孩子,自己则抓紧时间主攻外语,每天定下任务,记400个单词。”汪龙麟回忆说。凭着一股拼劲,他以专业课86分、外语70多分的成绩考取了博士,进入东北师大进修。2000年毕业回首都师范大学,继续任教。 

  “上课就像听评书” 

  “汪老师学识丰富,讲课幽默风趣、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我非常喜欢上他的课,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上课就像听评书,一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意犹未尽,真好!”打开首都师范大学的教师点评网,学生对汪龙麟的课点赞不已。 

   汪龙麟的古典文学课深受学生欢迎,有的甚至将他的课录音收藏,更有不少外校的学生慕名前来听课。2012年,汪龙麟在首都师范大学开设了中国古代小说这门课,报名的学生高达293人。“当时,上课前的一分钟总被占用,许多班级用这一分钟发通知,因为我上课时学生到得最齐,没有一个逃课的。”汪龙麟得意地说。按规定,教师上课,每年都要接受学生的评定。当年,汪龙麟的学生评分高达97.25分,成为学校的最高分。凭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汪龙麟将晦涩难懂的古典文学用简明通俗的语言讲出来,让课堂变得鲜活,魅力无穷。从2003年到2008年,他连续四年荣获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称号;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8年从副教授晋升为教授。 

  早在1989年,汪龙麟的教学能力就得以展现。当年,他刚考上研究生,响应号召,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北京师范学院附中)高中部锻炼一年,成为一名语文老师。这一年里,他在附中组织成立了紫竹文学社,并邀请老舍的夫人胡清及其儿子舒乙到文学社作讲座,同时还组织学生到老舍茶馆参观学习,深得学生欢迎。紫竹文学社也一直保存下来,直至今天。“一年锻炼结束时,学校专门为我开了欢送会,校长一再挽留我在附中教书。”汪龙麟介绍说。 

  编著《温文尔雅》 

  采访中,谈到古典文化的传承时,汪龙麟小心翼翼地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温文尔雅》。打开扉页,只见上面有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笔签名。“这本书我一直珍藏,不仅是因为有温总理的亲笔签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对于推动传统国学复兴的重要意义。”说到这,汪龙麟一脸的自豪。 

  20109月,由汪龙麟、何长江共同主编的《温文尔雅》出版,全书分为“诗”和“文”两大部分,共有103篇,包括31篇诗,72篇文。该书以温总理在不同场合引用的一百多首传统诗文名句为题,既详细解读诗文名句的出处、作者及其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也对温家宝总理引用时的当下语境和意义细致阐述,这种对“历史与现实语境的双重还原”,不仅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文的文学魅力,而且还生动说明了古典诗文的政治智慧,直到今天仍富有生命动力。所以该书之特点,恰如封面副标题所示——“读古典诗文,悟政治智慧”。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还邀请到国务院副秘书长焦焕成作序,著名书法家林岫题写书名。该书出版上市后,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好评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先后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的版本,畅销国内外。 

  汪龙麟向记者介绍,《温文尔雅》的编写工作自20087月启动,历时两年才正式出版,一般图书出版只需三审三校,而《温文尔雅》则经历了十审十校。书中引用的每一句诗文都是有出处的,都与相关著作仔细核对过。成稿时有30万字,由于篇幅所限,出版时只好忍痛割爱,删除了几篇诗文,出版的书是26万字左右。“有人说我编著《温文尔雅》是为温总理‘抬轿子’。其实,面对当前传统文化失语、国学经典失落的现象,写这本书不是为温总理‘抬轿子’,而是为传统文化‘抬轿子’。温总理在公众场合引用传统诗文生动而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既说明了传统文化充沛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还体现了温总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重视。所以,我还希望借助温总理的“传统呼唤”,激发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著述的阅读激情和探索兴趣,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 

  作为古典文学的研究者,汪龙麟一直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经典为已任。2013年,他在澳门卫视讲解《温文尔雅》,以诗言志,传析经典,历时两个月,共45期。20144月至8月,先后在北京国学频道讲解《周易是什么》14期、《中国古代小说》16期,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先后重播3次,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还致力于建立中国古代小说数据库,将古典小说数据化,目前已收录完成750篇文言小说、250篇白话小说,并附详细介绍和辞典解释,完成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名著的数字化收录。 

  “加强国学教育任重道远,现在许多地方国学教育基本上都在语文课上进行,缺少系统性,而且不少老师缺乏国学修养,效果不好。今后,要在整合国学教育资源,优化教材上下功夫,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注重言传身教,让学生接受更多传统文化的熏陶。”汪龙麟一脸严肃地对记者说。 

  丹心依旧向故园 

  “故园风景今何似,池草春花梦几回。”身为岳西籍在京同乡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汪龙麟,每次在同乡聚会时,总会以诗言志,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道出全体在京乡友的共同心声。 

  岳西籍在京同乡联谊会成立于1995年,旨在搭建岳西籍在京同乡之间、在京乡友与家乡之间的交流平台。自联谊会成立以来,汪龙麟一直参与其中并积极开展工作,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奔走呼吁,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促进家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联谊会,先后为岳西引进了映山红生态大酒店及紫薇山庄、留学创业科技园区等项目。2014年,在“岳西翠兰”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时,汪龙麟利用在京优势,帮助与国家工商总局专家联系,及时递交申请材料,最终“岳西翠兰”成功获批中国驰名商标。汪龙麟还与众乡友一起,积极组织开展慈善捐款活动,为家乡父老乡亲解决困难。2005年,岳西遭遇特大洪涝灾害,联谊会一共募捐51900元,汪龙麟个人捐赠1000元,帮助家乡重建家园。2008年开始,汪龙麟等人在联谊会上发起“一对一”帮扶计划,号召在京同乡资助家乡贫困大学生上学,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几年来,汪龙麟个人共计资助贫困学生10余人。“记得2011年有位菖蒲的学生,考上了西南师范大学,家里非常困难,连开学去重庆的路费都难以凑齐。我得知消息后,立即和这位同学取得联系,同意每年给予6000元的资助,帮她圆了大学梦。”汪龙麟高兴地说。 

  汪龙麟还利用自己从事教育多年担任导师的优势,积极为家乡学子考研进修提供帮助。只要是来自家乡学子的请求,他都极力帮忙。毛尖山乡的吴新苗就是其中一位,汪龙麟把他引荐给自己的导师,助他成功考取了博士,2009年,吴新苗博士毕业后,又帮助推荐,成功让他到中国戏典研究院戏文系工作,如今已成为该系的副教授。近年来,岳西到北京进修考研考博的学子,基本都会找汪龙麟帮忙指导推荐。 

  “白首未甘秋伏枥,丹心依旧向故园。”汪龙麟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每次回岳西最高兴的就是看到家乡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孩子也是这样,喜欢回老家,我把这作为最好的享受。真心希望家乡的生态能够保护得更好,天更蓝、水更青、山更美。”他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对家乡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对记者说,建议加大对农村建房的控制与规划,保持农村特色,不要千篇一律;要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 

  说起文化旅游,汪教授即兴吟起了一首诗歌:“一山一寺一老僧,一树清影一石凳,一揖一诺还一笑,一声禅唱一片云。”他说,这首诗是在二祖寺写的,希望岳西在司空山开发和禅宗文化上做文章,打响品牌,提升知名度。

(储建军)